HR:竞争压力加剧 别忽视职场人群的心理健康

2022-04-14 阅读次数: 3521

当前,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转型期,人们的生活节奏明显加快,竞争压力不断加剧,这也使得职场人群成为心理、精神问题的高发群体,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困扰。  

抑郁症发病率及相关自杀率的居高不下,给社会和患者带来巨大负担。而且,抑郁症患者难以应对人际及职场关系,严重影响家庭和职业发展,导致其社会功能无法实现。这些不仅仅是健康问题,更是社会问题,亟须得到广泛关注及有效控制。

职场人群成抑郁症高危人群

抑郁症患病人群在全球累计超3.5亿人,中国是全球抑郁症疾病负担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。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:中国有超过5400万人患有抑郁症,占总人口的4.2%。

2019年2月,北京大学第六医院教授黄悦勤等在《柳叶刀·精神病学》在线发表研究文章,对中国精神卫生调查的患病率数据作了报告。该研究是中国首次全国性精神障碍流行病学调查,结果显示,在中国,抑郁症的终生患病率为6.8%,12个月患病率为3.6%。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李占江解释,终生患病率就是指在一生当中,得过抑郁症的患者所占总人口的比率;12个月患病率则是指在12个月内,得过抑郁症的患者所占总人口的比率。

抑郁症广泛存在于各类人群中,工作压力大、精神高度紧张的职场人士,以及老年人、特殊生理期如产后、更年期的女性等,都是抑郁症的高危人群。据了解,20~50岁的中青年是抑郁症的高发患病高峰,而这个年龄段的人群正是主力的职场人群。国内临床用药监测数据也表明,18~64岁的人群是抑郁症用药的主要人群。需要强调的是,抑郁症不仅带来经济负担,更重要的是,患者可能由此导致工作能力下降甚至失业。因而,让更多职场人群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。

区别抑郁情绪和抑郁症

“抑郁”作为一种情绪状态,像喜怒哀乐一样,每个人都会出现,往往通过自我调节就会自行消退,不影响正常生活。但是作为一种精神疾病领域的常见病,“抑郁症”是抑郁障碍的一种典型状况,是包含情感、躯体和认知症状在内的多维障碍。

北京回龙观医院党委书记、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危机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杨甫德指出,抑郁症的发生原因很复杂,可能由生物学因素、心理因素、生活环境因素等共同导致。其中,压力问题是导致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“心理学上有一句话,抑郁往往会袭击那些有压力、有抱负、有责任感的人,这种压力是来自于自身的压力。”杨甫德表示,压力是一把双刃剑,压力过大会让我们崩溃,压力过轻会让我们没有效率、不在状态。人就像弹簧一样,要有适度压力,这样才不会得抑郁症。

杨甫德提醒,生活中,如果出现心情压抑、愉悦感缺乏、兴趣丧失,伴有精力下降、食欲下降、睡眠障碍、自我评价下降、对未来感到悲观失望等表现,甚至有自伤、自杀的念头或行为,持续存在2周以上,就要警惕患有抑郁症的可能。这时如果工作、学习、生活也因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,应及早前往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的专科门诊进行正规诊疗。

需要强调的是,抑郁症的表现症状分为情感症状、躯体症状和认知症状三种。但在抑郁症的三种表现症状上,目前公众的了解更多地局限在情感症状。很多抑郁症患者有躯体症状表现,躯体症状常常掩盖原有疾病,使临床医生不易及时做出抑郁症诊断,影响抑郁症的就诊率、检出率以及早期诊断。

杨甫德说,要警惕抑郁症的认知症状对日常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影响,认知症状的表现有:记忆力下降(“我什么都记不住”)、注意力下降(“我工作时总是走神”)、执行功能受损(“我犹豫不决、难做决定”)、精神运动速度减慢(“我反应慢,总是跟不上别人的思路”)等。认知症状可早于抑郁症的其他症状出现,而且认知损害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。

恢复社会功能是治疗目标

作为一种复杂的多维度、异质性疾病,抑郁症不仅会造成明显的精神和身体残疾,还会给患者及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。

但与当前抑郁症高发病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抑郁症的治疗率偏低。相比于其他慢性疾病,我国抑郁症的就诊率和治疗率均处于较低水平。据统计,每10个患者里面,仅有两位寻求医疗帮助或接受治疗,只有不到10%的确诊为抑郁症的患者会接受抗抑郁治疗或服用药物。积极治疗抑郁症不仅是对个人有好处,对减轻社会的经济负担也会有明显改善。世界卫生组织主导的一项新研究显示,在抑郁症治疗方面每投入1美元,可以在恢复健康和工作能力方面得到4美元的回报。

李占江强调,抑郁症是可治的疾病,它和许多躯体疾病一样,在得到有效治疗后,可以缓解和康复,可以恢复病前的家庭功能与工作职能。而且,抑郁症的治疗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消除症状,避免复发,还要让患者能够恢复社会功能,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。在治疗过程中,不仅需要药物,更需要关怀和陪伴,周围人对患者正确的理解和对待也很重要。

此外,需要注意抑郁症是一种会反复发作的慢性疾病,对于初次发作的患者来说,在急性期治疗后,还需要补充治疗和维持治疗。(本报记者 田雅婷)

【延伸阅读】 

心理健康问题得到越来越多关注 

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,国家卫健委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—2030年)》将“心理健康促进行动”列为重大行动之一,并明确指出要正确认识、识别、应对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,特别是抑郁症、焦虑症。

值得欣慰的是,伴随各方的关注和努力,包含抑郁症在内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。据悉,加强对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防治已得到政府高度重视,被明确列入《“健康中国”2030》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—2030年)》中。很多医学团体、医生、媒体都积极参与到精神疾病的预防、控制和科普的队伍中,营造了良好的关注精神疾病的社会氛围。